广东河源为环保而拒做PCB产业转移地

    就在一个多月前,有一家外资企业计划投资3.5亿美元在河源建线路板厂,如这家企业建成投产,可对当地贡献利税1亿元以上。然而,当市环保部门对其进行环评,推算这个企业每天的废水排放量在3000立方米至4000立方米,河源果断地将其“拒之门外”。

    地处广东省贫困山区的河源市,4年前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广东省均为倒数第一,是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中的“短板”。2003年,河源市党政领导班子明确提出,“别人走一步,河源走三步”,以工业化为主战场,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,主动承接“珠三角”的产业转移,全力打造“后发河源”。

    加快经济发展与加强环境保护,是河源面临的最突出、最集中的矛盾。河源市处于东江中上游地区,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,境内坐落着华南地区最大的两座水库————新丰江水库(又名万绿湖)和枫树坝水库,这两“盆”水以及东江,是下游惠州、深圳、东莞、香港等地4000多万人的生产、生活主要水源,环境保护任务十分繁重。 河源人在总结发达地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,提出了“既要金山银山,也要青山绿水”的发展理念,对新上项目入园,坚持环保前置审批,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。

    挡住了诱惑,却让开了通路。一大批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的食品饮料、电子信息、生物制药等企业纷纷“抢滩”河源。2006年12月18日,在河源市举办的2006“后发河源”经贸系列活动上,来自“长三角”及“珠三角”等地的13家手机生产企业同时签约落户河源,加上此前已在这里投资生产的西可、中宝等11家手机及零配件生产企业,河源已形成了手机产业集群。2006年,河源的手机产量达400多万部、产值达45亿元以上。不久前,“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”和“广东省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”双双落户河源。

    正是由于河源的高起点,使河源的增长方式一开始就走新型工业化道路。2005年,河源万元GDP煤耗仅为0.94吨标准煤,比全国平均水平(1.22吨标准煤/万元)低23%;万元GDP耗电1166.4千瓦时,比全国平均水平(1358.5千瓦时/万元)低14.2%;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.98吨标准煤,仅为全国平均水平(2.59吨标准煤/万元)的37.8%。